摘要:未來微電網要滿足高滲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與消納,滿足與大電網聯系薄弱的偏遠地區電力供應,滿足對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由特殊要求的用戶用電的需要。
8月25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承辦的中國儲能大講堂開篇之作“微電網”專題圓滿閉幕。本期的講堂主題是“微電網產業政策及技術方案解讀”,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陳永翀教授主持,來自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微電網研究室吳鳴主任、山東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于芃博士、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劉樹經理三位專家帶來了精彩演講。
吳鳴就“智能微電網近期發展情況與期望”內容與各位“學員”進行了分享。
據吳鳴介紹,在微電網技術領域,“十二五”期間的構建了微電網技術體系架構和標準體系,在微電網優化規劃設計、協調控制、能量優化等方面獲得突破。研制了微電網保護、微電網安全穩定控制裝置、智能運行控制裝置等成套裝備,開發了微電網優化配置、微電網監控保護智能運行一體化、微電網運營管理監測信息等三類平臺。建成了一批百千瓦級和兆瓦級微電網示范工程。
同時,吳鳴也就未來微電網的定位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是要滿足高滲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與消納;二是滿足與大電網聯系薄弱的偏遠地區電力供應;三是滿足對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由特殊要求的用戶用電的需要。
于芃圍繞“微電網工程實踐探討與應用”從“微電網及其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提升”、“國網山東電科院院區微電網”及“長島分布式發電及微電網接入控制示范工程”三個方面分享了國網山東電科院的寶貴經驗。
其中,山東電科院院區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系統由光伏幕墻系統、光伏逐日系統、院區屋頂光伏、風力發電系統、混合儲能系統、柴油發電系統、氣象監測及預測系統、可調負載、微電網協調控制與優化調度系統組成。具有模式平穩切換、狀態監控分析、功率平衡控制、故障檢測與保護等多方面的功能。整個系統通過EMS智能管理系統有效合理對能源進行調度和管理。
作為微電網行業的領軍企業,來自四方繼保的劉樹針對“微電網與儲能技術”與參會代表做了充分交流。同時劉樹針對微電網應用的不同區域、不同需求,分別詳細介紹了國家張北風光儲輸示范項目、內蒙古電科院微網實驗平臺、東福島孤島型風光儲微網項目、南麂島孤島型風光儲微網項目、西藏阿里光伏儲能電站項目等十個重點示范項目。
本次會議吸引了90余位業內代表參與,與會代表與演講嘉賓就主題展開熱烈的討論。他們對儲能大講堂這種具有時新性、互動性、專業性的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表示,中國儲能大講堂的宗旨就是通過每月一期的活動加強業內人士的交流與學習,集思廣益,推動儲能產業持續發展。(中國儲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