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產品價格出現了下降,但三分之二的鋰電池及其上下游企業(本文所稱的鋰電池企業包含上下游材料企業,下同)仍然實現了增長。根據電易匯
盡管產品價格出現了下降,但三分之二的鋰電池及其上下游企業(本文所稱的鋰電池企業包含上下游材料企業,下同)仍然實現了增長。
根據電易匯對37家主要的鋰電池企業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仍然實現增長的企業為25家,占比為67.57%。
具體到企業上,由于來自儲能業務收入大增,陽光電源同比增幅最大,達到了127.78%。其次,則為科陸電子、派能科技、湖南裕能、中創新航、智光電氣、億緯鋰能、天賜材料、瑞浦蘭鈞、科力遠等。
與之相反,部分企業則收入出現了下降。其中,降幅較大的則為孚能科技、盛新鋰能、南都電源、永杉鋰業、天齊鋰業等。
而如果從收入的絕對金額上看,寧德時代當仁不讓的排在第一位,且呈現出絕對的一家獨大的趨勢,其收入占到了納入此次統計的所有企業的收入的38.85%,占比接近了4成。
不過,該公司也出現了“高處不勝寒”的疲態,從收入的增速上看,其7.27%的同比增長率只能排在第21位。而緊隨寧德時代的則為億緯鋰能、欣旺達、天能股份、國軒高科、陽光電源、格林美、中創新航、湖南裕能、德賽電池等。
進一步來看,如果與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企業在行業內的地位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其中,億緯鋰能與欣旺達位置互換,億緯鋰能上升了一位,由去年的第3位排在了第二位。而欣旺達則恰巧相反。
其他企業中,收入排位下降較大的企業還包括孚能科技、南都電源、永興材料、盛新鋰能、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
與之相對應,收入排位上升較大的企業則包括海博思創、陽光電源、天賜材料、阿特斯、廈鎢新能、璞泰萊、恩捷股份、鵬輝能源等。
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上述企業的總收入為4617.43億元,同比增長10.16%。
盈利能力上,六成的企業為盈利狀態。其中,歸母凈利潤最高的仍然為寧德時代;其次則為億緯鋰能、天能股份、璞泰萊、欣旺達、永興材料、格林美、阿特斯、中創新航、湖南裕能等。(備注:此處數據未包含陽光電源)
而如果與2024年同期相比,凈利潤排名下降位次較多的包括永興材料、湖南裕能、派能科技、天能股份、多氟多等。
與上述企業相比,位次上升較多的則包括科陸電子、阿特斯、天齊鋰業、國軒高科、璞泰萊等。
正如硬幣的兩面,如果簡單從行業劃分,在出現虧損的15家企業中,8家為鋰電池材料企業。
簡單分析,雖然坐擁包括碳酸鋰在內的關鍵原材料,但由于體量之間的巨大差距以及供求關系等因素,可能導致原材料企業在議價時,并不具有優勢。
整體來看,電池企業的表現要好于材料企業,這其中,幾家以儲能業務為主的企業的表現,更加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