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歷了201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性增長后,新年伊始,江淮汽車在開拓深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征途上接到了首筆大單,其向深圳聯城共享分時租賃項目正式交付419輛江淮IEV5純電動汽車。
在經歷了201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性增長后,新年伊始,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在開拓深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征途上接到了首筆大單,其向深圳聯城共享分時租賃項目正式交付419輛江淮IEV5純電動汽車,這意味著江淮汽車成功布局深圳地區分時租賃模式。在國內多數地方政府還傾向于將市場限定在本地企業的風氣之下,江淮汽車取得“破冰之旅”,被業內看作是打破新能源汽車地方市場藩籬的“新氣象”。
■進入異地市場有條件
在近期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著重強調要“建立黑名單嚴查騙補“和“堅決消除地方保護”這兩項內容。他認為,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嚴重破壞了市場環境,而地方保護難以讓企業競爭力得到提高。在“十三五”規劃全面開啟之際,從統一規范地方財政補貼以及進一步放開各地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業界共同期待。
目前,北、上、廣、深等城市的相關政策對當地車企布局市場有明顯的推動力,但作為異地車企想要進入本地市場還有很多必要條件。江淮乘用車公司新能源汽車營銷部長雷兵表示,目前在開拓異地市場的過程中,依然需要面對一系列限制條件,以深圳為例,地方性政策是去年三季度末出臺的,其中要求異地企業在當地成立注冊資金為5000萬元以上的銷售子公司,才能拿到當地補貼進行市場銷售。
據了解,雷兵所指的這項政策是2015年9月26日由深圳市發改委出臺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的出臺使彼時深圳懸空已久的推廣方案落地。在規定中,外地車企在深圳銷售新能源汽車,除了至少注冊5000萬元成立銷售子公司外,還須在該市具備5個及以上的標準維保網點。
值得注意的是,從該《辦法》發布時間看,已是9月下旬,有效期截至2015年底,也就是說,外地車企要想趕上補貼紅利,需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完成一系列注冊、審批、建點等工作。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通過政策牽制新能源汽車發展,尤其是成立銷售公司或者一定量的服務網點,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頗具特色的情況,在傳統車領域并沒有出現過這種現象。盡管在深圳布局時間倉促,但鑒于去年北京等其他主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異?;鸨?,因此江淮較晚進入深圳對于其銷量影響不算太大。
■設限車型不無可能
江淮汽車成功打入深圳市場,讓人們看到了地方保護的冰山打開了縫隙。與此不同的是,有業內人士擔心,由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上海享有申領新能源汽車牌照及補貼資格,去年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上海市場表現優異,上海市政府將可能重新考慮市場上各類保有車輛的均衡性問題。“上海對外地車企設定限制,也許是早晚的事情。”崔東樹說。
在2013年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曾明確指出地方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這本是為了解決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地方保護和壟斷問題,當時有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給地方市場設置了一個當地與外地品牌的數量分配,即當地新能源汽車占有高達70%的市場份額,而30%的最低規定成了地方政府對于外地品牌的最高限制份額。
在財政部近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也并未對品牌份額問題作進一步修繕。崔東樹認為:“其原因還在于國家及地方政府需要考量各車型占據市場份額的均衡性問題,以上海為例,相對于尚在限制中的其他城市,該市拿出純增量牌照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做法實際上已經非常開放。上海去年已將大量牌照提供給比亞迪等外地車型,現在需要采用一定的平衡性措施。事實上全國各地都需要一個共同規范的過程,因此,今后上海將對外地車企設定限制、縮減市場銷量緊俏車型的做法,是有可能的。”
每家新能源車企在各地都有一個被認可的過程,從長遠看,一家獨大的傳統思維并不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對于近期江淮打入深圳市場,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國忠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非常巨大,我們希望也需要和更多的企業一起把蛋糕做大。”
■補貼統一規范呼聲高
“地方保護導致市場被分割,企業無法形成規模,難以形成競爭力,必須破除地方保護。”樓繼偉在百人會論壇上發言時如是說。他透露,有關方面近期將開展專項督查,對搞地方保護的地方政府通報批評,并扣減有關財政獎勵資金。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方面,此前國家財政補貼資金需經過當地政府向汽車企業進行撥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外地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獲得補貼資金的難度。“截至目前,除北京以外,今年各地的補貼政策細則仍未公布,在尚不清楚補貼價格的情況下,各地經銷商如何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銷售定價則會受到一定影響。”雷兵說。
雷兵認為,補貼細則還未公布的原因也許是各地方政府尚在進行補貼預算,又或許在‘十三五’到來后出現補貼退坡機制,補貼政策正面臨相應調整而造成的滯后。“地方財政補貼政策相對會更加謹慎,尤其在對待本地企業的態度上,會有更多的考慮,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尚難調和的矛盾。”雷兵說,“希望今年地方補貼政策在細則制定以及延續性上能夠及早落實,以便企業提前對該地區進行市場布局。”
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會更加照顧本地管轄區域內注冊的汽車企業,在申領補貼時往往存在優先特權,這導致一些外地車企排隊等候獲取補貼的現象。“地方補貼政策也可能會帶來一些‘灰色空間’,一旦補貼拿不到或滯后,經銷商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到最后出現不敢賣車的局面,這反而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崔東樹說,“事實上,業界已經出現很多反對地方補貼的聲音了,統一規范補貼的呼聲越來越大,讓消費者接受一個沒有補貼的新能源汽車才真正符合市場要求。”(中國汽車報 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