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7月25-27日,聯合國“人居Ⅲ”第三次籌備會議于印尼泗水順利召開。
2016年7月25-27日,聯合國“人居Ⅲ”第三次籌備會議于印尼泗水順利召開。作為每20年召開一次的聯合國正式會議,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是聯合國唯一專門討論人居問題的會議,現已成功舉辦兩屆,第三屆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簡稱“人居III”)將于2016年10月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召開。“人居III”計劃通過《新城市議程》,將為今后20年世界城市的發展確立方向和目標。而此次籌備會議就是為“人居III”大會籌備其所需討論的文件、推進討論進度而召開的,167個國家共計4400余人出席。
三籌會議期間,世界未來委員會(WFC)與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盟亞太區(UCLG ASPAC)聯合主辦了其中一場官方邊會,探索公共空間與循環城市之間的關系。此次邊會旨在呼吁各方采取一種系統綜合的方式進行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以充分利用再生公共空間產生的廣泛而多樣的共同利益。
分論壇以專家討論的形式展開,來自世界各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其中包括以及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城市住區高級官員Bruno Dercon先生,馬來西亞Sebarang Perai市市長Dato' Maimunah Mohd Sharif女士,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盟亞太區(UCLG ASPAC)秘書長Bernadia Irawati Tjandradewi博士,廣州市城市設計規劃調查研究所城市規劃師徐云飛先生。WFC中國項目總監陳波平女士全程主持了此次討論。討論圍繞循環城市與公共空間之間的協同作用展開,并探尋其中所面臨的挑戰和政策解決方案,希望在支持地方當局創建宜居、健康、包容的公共空間同時,促進環境的可持續性與城市的彈性發展。
通過討論專家們發現,城市政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如何評估并充分認識公共空間所帶來的廣泛而共同的利益的價值(其中包括社會利益、環境利益與經濟利益)。因此,判斷并全面評估再生公共空間所帶來的共同利益必不可少,并將在動員城市政府采取實際行動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城市需要一種綜合的規劃辦法來實現不同城市部門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高效的運行機制可以促進跨部門合作,并將促進不同部門與利益相關者理解優質的公共空間所能夠帶給每個人的利益。此外,統籌規劃與各環節的全面合作也能有效保障具體實施環節的順利開展。
此外,推進良好的公共空間設計與實施的另一要素,是與當地社區及公眾建立緊密的合作。人們需要全面參與到從規劃設計到實施維護階段的所有過程,這不僅是從根本上打造優質公共空間的關鍵步驟,也是有效地資助、維護公共空間的基本前提。例如,廣州市設立了一個收集公民意見的委員會,作為政府和當地社區之間的橋梁,確保公共空間不僅能夠有效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也能賦予當地居民責任感與歸屬感,使人們意識到自己對公共空間的所有權和與公共空間的聯系,而這往往也是城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極大挑戰。
正如Bruno Dercon先生在討論中所強調的,公共空間的循環再生不僅可以建設更加環保、更加有彈性的城市(如公園,綠化走廊,適宜步行、自行車和公交的空間等,它們可以減少污染的產生,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再生,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可以實現人們和社區真正的循環再生發展。由地方牽頭設計和規劃的公共空間,能夠有效促進城市社區的持續發展,而對公眾全面開放且令人身心愉悅的公共空間也是促進社會互動、公眾參與、以及創建更具生機和以人為本的城市的關鍵所在。
一言以蔽之,對地方政府而言,公共空間的循環再生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最有意義且最有效果的工具之一,它會對城市中的所有居民產生影響,同時能夠鼓勵居民參與的城市的循環發展進程中。此外,公共空間的再生發展也可以發揮杠桿作用,推動城市面向更加宜居、循環、包容且公正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