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銤,男,1937年4月7日生,江蘇揚州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快堆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快堆工程部總工程師,國家能源工程快堆工程研發(實驗)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61年7月,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反應堆工程專業。
1961年9月至1971年,先后在北京原子能所和北京194所從事核反應堆零功率裝置物理實驗研究和快堆技術基礎研究。
1971年底至1987年6月,在核工業一院從事快堆發展戰略、快堆設計研究和快堆科研。
1987年7月至今,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從事國家863高技術計劃下的快堆發展戰略和技術路線研究,領導快堆技術科研,領導中國實驗快堆設計、建設、調試工作。
1995年,獲中核總直屬機關優秀黨員稱號
1996-2011年任中國實驗快堆工程總工程師,負責設計、設備制造、建造、安裝、調試的技術決策,以及設計驗證項目的選擇和技術決策。 中國實驗快堆于2011年實現40%功率并網發電,達到驗收要求。
1996年,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1年,獲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十五年突出貢獻獎及先進個人稱號;
2004年榮獲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計劃(2006—2020)戰略研究工作突出貢獻獎;
201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多次被評為中國原子能院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
徐銤同志是我國快堆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從與快堆結緣到主持制定我國快堆發展規劃和領導設計建造我國第一座鈉冷快堆——6.5萬千瓦(65MW)熱功率、2萬千瓦(20MW)電功率的中國實驗快堆,始終如一地為我國快堆事業發展奮斗了47年。發表論文 40余篇。20世紀70年代快堆研究遭遇低谷,他在四川夾江的山溝里整整積蓄了16年力量。當快堆項目進入“863”計劃時,他擔任快堆設計研究項目負責人,以百倍的斗志和超乎常人的毅力投身于我國的快堆事業。中國實驗快堆項目正式立項后,擔任總工程師的徐銤堅持實驗快堆固有安全性和非能動安全設計等先進反應堆設計理念,并融入了中國實驗快堆設計建造中,并提出了快堆發展“三步走”藍圖。幾十年來,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完成了國家的囑托: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實驗快堆;建設了我國第一個快堆設計和安全分析軟件系統平臺;建立了我國第一套快堆設計標準規范;形成了實驗快堆規模的工程建設能力,實現了設備國產化率70%和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行,使我國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快堆技術的國家。